國語日報專欄(22) 建立情緒紅綠燈 學會三思而行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楊俐容

十月下旬,某大學傳出了一起疑似「羅蜜歐與茱麗葉」現代版的烏龍跳樓事件,除了在網路上引發青年學子如火如荼的討論,也令不少為人父母的搖頭嘆息:「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天真、這麼傻?難道他們不曾考慮這麼做會造成什麼後果?不知道父母會有多難過、多心疼嗎?」

雖然這起跳樓事件的始末與原因版本不一,但事情的經過大致如下:一名女學生過了宿舍的門禁時間仍然想外出,在學長、室友的慫恿下,女學生從二樓宿舍的窗戶往下跳。由於周遭男學生來不及反應,這名女學生當場腿骨受傷,所幸沒有危及生命。

針對這件事情網路上意見紛紜,有人認為「好浪漫」,有人說這不過是「年少輕狂」,有人質疑「大學生的常識判斷」,也有不少人認為「他們已經為一時的想法付出代價」。這林林總總的回應,正好點出了高EQ的核心概念:「情緒沒有對錯,但表現情緒的行為方式,則有恰當或不恰當的差別。」


據說這名女學生事後曾表示:「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什麼那麼傻。」也就是說,這個跳樓舉動的確是未經三思的衝動行為。但無論是因為戀愛讓人渾然忘我、不計後果,還是因為無聊讓人渴望冒險、衝動行事,這一時衝動所造成的後果,遠非當事人在做出這個舉動之前所能想像的。

浪漫情懷與冒險特質是青春年少的標記,然而一個人當年事漸長回顧過往時,這種激昂的情緒究竟是美好的回憶,還是無可挽回的遺憾,就看個人是否能夠在行動上掌握「恰當」的分野。所謂「人不輕狂枉少年,人太輕狂傲少年」,差別就在於是否具有延後「衝動」與「行動」、在行動之前先思考後果,以及拿捏分寸的能力。

在情緒剛開始發酵時,就能夠即時察覺、釐清,而非等到深陷情緒困擾,甚至衝動行事後,才發現事態嚴重,是高EQ的重要內涵。擁有這種先知先覺的能力,就有機會對情緒做出較佳的反應,避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悔恨。

儘管浪漫情懷與冒險特質也有先天的差異,但透過後天的情緒教育,可以大幅度提升孩子控制衝動、思考後果的能力。以下提出幾個原則供大家參考:

●幫助孩子建立「情緒紅綠燈」觀念與心象

和孩子一起繪製紅綠燈圖象,貼在家裡醒目的地方,幫助孩子將這個圖象牢記在心裡。並向孩子解說當感覺情緒很強烈,或心中對於如何反應有疑惑時,就想像自己是處在紅燈的狀態,暫時不採取任何行動。

當情緒比較緩和之後,想像自己處在黃燈的狀況,也就是進入「想」的步驟,仔細思考可能的行動及相應的後果,判斷哪一個行動與後果比較恰當。一旦仔細思考過,代表已經處在綠燈的狀況,這時就可以實際去行動了。熟記這個觀念與心象的孩子,比較能夠即時啟動情緒煞車系統,控制衝動。

●鼓勵孩子進行沒有危險的探索

教育與教養的目的,在於建立孩子獨立判斷的能力,而不是帶給孩子恐懼害怕的情緒;過多的保護與限制,可能扼殺好奇、探索這項可貴的本能,但毫無規範與引導,又可能導致傷害自己或他人。要幫助孩子發展「拿捏」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合理的範圍內,讓孩子進行沒有危險的探索活動。透過這些經驗的累積,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個性、成熟度,將會有更客觀清楚的認知,對於行動後果也就能做出更精準的評估。

●以「自然合理的行為後果」法教養孩子

這個方法指的是,當孩子與父母的意見相左時,在合理範圍內,和孩子討論出幾種可能的選擇,並讓孩子自由決定要採取哪一個方案。一旦孩子做了選擇,就放手讓他承擔這麼做所帶來的自然後果,或由父母親執行合理的後果。這種教養方式,能夠引導孩子體認自己的行動與後果之間的連結,強化孩子思考後果的意願與習慣。

●和孩子一起探討後果

當孩子的行動導致不理想的後果時,父母往往忍不住脫口而出:「你看,我早就告訴過你……」對於培養孩子思考後果的能力來說,這種反應是最忌諱的。這時父母最好是同理孩子難過、懊惱、後悔等不舒服的感受,接著再和孩子一起探討造成這個後果的原因。


生活中處處隱藏了誘惑與危險,父母的接納、鼓勵與引導,能幫助孩子從中學習成長,逐步養成「三思而後行」的習慣。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