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何不留白

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楊俐容
台大心理碩士、親子教育工作者 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理事長

從飆車族殺人、快樂頌KTV縱火,到鴛鴦大盜、十二歲的少女坐檯當公主,台灣社會多年來道德敗壞、價值觀混淆所蓄積的問題,終於在這一兩年裡以青少年犯罪的樣態強力地爆發出來。關於這個現象的探討,有人歸罪家庭價值的崩潰,嚴責學校教育的失敗,也有人嘗試從社會的層面去解析問題的成因。事實上,家庭、學校、與社會是環環相扣的,沒有任何一個環節能夠獨立於其他層面而存在;本文所想提供的則是另一個角度的省思,也是一般人所容易忽視的--從社區的角度來談青少年的問題。


在心理學的領域裡,第一位致力於青少年期的研究,並提出相關理論的學者赫爾(G.S. Hall)曾以風暴與壓力一詞來形容青少年在這個時期所需面對的成長課題。的確,由於生理狀態與認知能力上的變化使得青少年在依賴或獨立、認同或反叛兩端搖擺。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時期,他們特別需要家庭,學校與其週遭社會的關切、了解與接納,惟有適切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客觀地指引他們的迷惑,並細心地疏導他們的情緒,才能協助他們在社會性與情緒上邁向成熟。


縱觀學者們對此期之研究,我們可以將青少年期的發展特徵歸納為下列幾點:

1.達到性慾成熟的兩性期。由於生理的變化,使得年青人無法完全壓抑性慾,而需要大量地去宣洩體力及適度的性滿足。

2.追尋自我認同。青少年期是個體追尋自我認同的起點,在這期間,關於「我是誰?」這個主題不斷地浮現。此時,若生活中有恰當的楷模來協助青少年探索其價值觀上的徬徨,他們就比較有可能發展出深思熟慮、承受壓力、與他人形成親密關係,能接受他人的觀念並維持自己的標準之能力。

3.重新調適與父母的關係。在追尋自我認同的過程中,青少年必須面對逐漸與童年期對父母的認同分離,而在保留與家庭的聯繫當中,建立起自我的價值體系。此時,由於父母當會覺得自己和自己的價值觀被孩子所排拒,因此引致兩代之間的衝突與緊張。若父母能了解這只是一個暫時、短暫,或表面的現象,或有其他長輩部分替代父母的角色,將有助於青少年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之調適。

4.對同儕團體的需求增強。由於擁有類似的情況,此較能理解、同情彼此的問題,青少年多半覺得和朋友在一起時最快樂。他們常認為其他青少年和自己擁有相同的價值觀,而大多數的成年人則和自己不同。良好的同儕團體為青少年的自主和獨立提供了一個支持性的氣氛,可供試驗的場所,以及一個情緒感的來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有適合他們的活動及活動場所;需要有恰當的楷模提供生命價值的典範;需要有其他長輩的關照與規範;也需要有良好的同儕團體來支持他們的成長。然而,反觀我們社會在這些方面,究竟為青少年做了些什麼呢?在青少年每天生活的社區裡,普遍缺乏針對他們的需求所設置的活動場所。雖然目前校園多半沒有門禁,但由於管理上的問題,卻使得良性的社區青少年活動不易進入校園,而有心的閒雜人等反倒極易入內滋事。在認同楷模方面,由於社區意識的低落、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青少年對於自己生活周遭的成功典範往往無緣相識,惟有從媒體所炒作的人物、價值觀上去尋求認同。而眾所皆知,媒體在這一方面所提供的正是負面教育多過於正面的指引,許多偶像級的人物自身在思考及人格上並未臻成熟,至於社會新聞中引人注目的又往往透露出一些淺薄、俗世、負面的價值觀。再加上近幾十年來,家庭結構瓦解,單親家庭、雙薪家庭,及單生家庭劇增,鄰里關係未若農業時代那段地緊密,每個家庭都如孤島般地生存在社會洪流裡;使得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係更形緊張,家庭不幸的青少年也無法從社區裡取得其他的支持性資源,來協助他們度過這個狂飆期。而在鄰里關係冷漠、又欠缺正常的活動的情況下,青少年要在良性的同儕團體中去成長,就顯得困難重重。

談青少年的問題,總覺得千頭萬緒,然而若把它放在社區的角度來思考,就會覺得不再有無力感,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著力點。一個充分發揮功能的社區,能夠提供給青少年良好的活動及場所;能夠為青少年展現成功踏實的典範楷模;能夠因為角色的分擔化解親子間的衝突、彌補父母角色的不足,產生共同規範的力量;並能協助青少年獲得良性的同儕感情與支持。更何況事實上沒有人能真正的遺世獨立,社區裡的每一個分子間都有著共生共榮、無法分割的關係。今天,即使我們的子弟在成長的過程中,自身沒有太大的困境,我們又何忍讓他們生活在焦慮恐懼的同儕環境中呢?

提筆之際,又見到社會版刊出一名高職生只因口角糾紛,竟誤殺兩名高中生的新聞,如何正視並面對青少年的問題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在此,我們期盼政府機關在規劃社區時,能多考慮社區中青少年的需求,能一起來投入社區的事務,讓我們的青少年在社區中充分地發展他們的自我,讓他們的青春不要留白。


陪他們走一段青春路

「少年十五二十時」青少年期是一個人追尋人生價值與理想最為熱切的時期。在這個階段裡,尋求自我認同是最重要的發展任務,也就是說青少年必須了解並確認自己的能力是什麼、擔當什麼樣的社會角色、具有什麼樣的價值觀,以及未來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這個發展任務能否順利完成,關係著一個人中年以後是否幸福至深,因此說青少年期是個體一生相當重要的關鍵期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在這個心理動盪不安的階段裡,從追尋到完成並不容易,除了青少年自身的努力外,更需要父母與老師的引導及協助。多數的父母與老師都對這一點都有深刻的體認,也願意為青少年付出心力,但由於對青少年的發展特徵及心理需求不甚了解,以致於採取了不恰當或者無效的教導方式。無論是嚴厲、排斥,或者是縱容、放棄,都容易造成親子、師生之間的疏離。在正向支持不足的情況下,社會中種種的負面價值觀、生活方式便會乘虛而入,讓青少年產生迷惑,甚或誤入歧途;而為人父母師表者也深感無力與困惑,不知道為什麼對孩子的愛不足以協助孩子從迷惑的泥沼中脫困。

了解、接納、支持、協助是青少年心靈成長最重要的營養素,且讓我們攜手,幫助青少年解除成長的凝惑、確立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向幸福的人生邁進。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