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子同行----陪伴孩子走過青春歲月

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楊俐容

談起青春期,做父母總是一顆心沈甸甸的,聯想到的不外乎狂飆、叛逆、衝突……;殊不知對身處青春期的多數孩子來說,他們的心理一樣不輕鬆,面對輕狂歲月,他們感受到的是壓力、苦悶、煩憂……。而事實上,回顧人類發展的歷史,「青春期」這個詞、這個階段、這個概念的出現還不到一百年,也就是說在某些原始的文明裡,孩子在達到生理成熟的年齡時,多半也已經具備有生活的能力,「成年禮」的儀式,讓孩子直接從兒童變成大人,既享有合法的權利,也必須盡應盡的義務。

隨著時代的變遷,孩子生理成熟的年齡越來越往下降,但是由於科技發達、知識暴增,人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充實獨立生活所需要的技能、發展在社會上安身立命所需要的成熟性格。也唯有生理與心理俱全的人,才能順利的邁向成年,能夠承擔隨之而來的責任,成就生命的意義。曾有學者說:「青春期始於生理而終於文化」,我們毋需也無法迴避孩子的生理成熟,然而父母如何引導、教養青春期的孩子,以及社會提供什麼樣的文化給青少年,卻深深的影響著孩子在這個階段的發展,並決定了孩子未來是否能獨立與成熟。


青春期的種種變化,既可能帶來困擾,也可能帶來希望。隨著荷爾蒙分泌的變化,青春期的孩子在身體外觀上有了顯著的改變,也開始對異性產生懵懂的好奇與興趣。孩子可能建立錯誤的身體意象、盲目追求媒體塑造出來的美麗形象,也可能性行為浮濫、造成未成年生子的問題更形嚴重;孩子也可能鍛鍊出更強健的體魄、更懂得打理自己的身體,也可能學會尊重異性、更自在的與異性相處。

而抽象思考能力的發展則讓這個階段的青少年能夠對知識的領域涉獵更廣與更深,也讓他們有機會重新思索、整合自己對於萬事萬物的看法。然而,如果孩子沒有體會到知識的樂趣,如果孩子的好奇因為過重的負荷、過度的學習而倒盡胃口,那麼他們不僅無法發展出上述能力,更有可能在走出校園之際,就同時拋棄書本、背離知識,終生不再學習。

青春期同時也是人格與情緒邁向成熟的重要階段,而自信與自尊則是孩子是否能順利發展的關鍵。自尊是指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評價,自信是指一個人自我肯定的程度。高自尊的青少年不只學習動機較強、學習效率較佳,對自己的未來有方向、有規劃,也擁有比較成熟的思考能力、比較良好的人際關係。而研究指出,最能幫助孩子發展出高自尊的仍然是家庭、父母;以孩子能感受到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愛以建立孩子的歸屬感,尊重孩子的獨特性以建立孩子的價值感,協助孩子發揮潛能以建立孩子的有力感,鼓勵孩子追尋適切的典範以建立孩子的方向感。

然而,根據國內的一項調查,青春期的孩子在親子關係上最大的困擾是不被了解,其次為不被接納,第三是不被關切;第一項可能源於欠缺溝通,第二項多半肇因於過高的期望,最後一項則來自於父母自身價值觀的混淆,汲汲營營於追逐世俗利益,以致於輕忽了親子關係。至於如何陪伴孩子順利的走過青春歲月,為人父母者從下列幾個方向著手:

1. 吸收相關知識,了解青少年的特質
2. 學習人際溝通的基本技巧,增進親子關係
3. 調整自我與逐漸放手,協助孩子開展自我
4. 管大事不要管小事,化干戈為玉帛降低親子衝突

身為現代父母,所面臨的挑戰更甚於以往,然而危機也是轉機,有父母的關愛陪伴同行,孩子將更能夠化險為夷,不只能快樂的享受青春年華,更能順利的開創流金歲月。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