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擁抱孩子

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成長幼教季刊 1996 春季號

老師與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在幼兒園中是頗重要的課題,本刊特別邀請具多年輔導教師及父母成長團體經驗的楊俐容老師,為本專欄執筆。本期作者使用了一些對比的案例,簡介親師溝通的重要性,自下期起,將透過更多實例與理論基礎來作分析探討,盼藉此能幫助讀者在親師之間有更順利、有效的雙向溝通。


孩子獲得更健全的發展

■ 咪咪的爸爸送她到學校時,老師從教室裡迎了出來,爸爸和老師談起週末全家去農場渡假所發生的趣事。咪咪一邊聽著,一邊忙不迭地做補充說明。也許是緣於甜美的回憶,也許是因為她覺得爸爸和老師之間像是好朋友,她的小臉上滿滿的都是笑意。

■ 媽媽每天送達達來時,很想問老師達達在學校的一舉一動,但又怕老師批判她太過於保護孩子、太容易緊張,因此她每次都選擇匆匆離去。達達似乎感受到媽媽和老師之間的緊張,因此在學校裡他也很難放鬆。

孩子對於新環境的適應力與安全感,除了受到他原來的氣質(人格特質)影響之外,與孩子在進幼兒園以前,是否和父母或主要的照顧者具有安全的依附關係,以及這種依附關係是否能連接、移轉到學校這個新的生活空間裡更是息息相關。前兩個因素不是做為一個幼教老師所能掌握的,但孩子原有的安全感是否能夠延伸到學校、轉移至老師身上,則端視老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是否和諧而定。

從進幼兒園開始,孩子的生活驟然被一分為二,孩子會產生焦慮與不安是可想而知的。但如果父母與老師之間度於彼此的差異是抱著了解與尊重的態度,孩子就會覺察到其中的和諧,感受到他生活裡的兩個重心是延展、連接的,他的焦慮自然能得到紓解,身心自然能得到健康的發展。譬如說父母知道老師要同時照顧較多的孩子,勢必無法對孩子的行為瞭若指掌;老師也能體會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貝,主動告知孩子的一二事以安父母的心,如此,孩子也會覺得自己是受到重視的。

幼兒期是人格與價值觀發展的重要時期,除了父母的影響持續存在外,老師也逐漸的成為孩子生活中有意義、舉足輕重的重要人物。特別是在孩子社會性的發展上,父母和老師都是孩子學習的楷模;老師尊重家長,孩子也會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並學會尊重別人,如果家長無法信任老師,孩子對於和老師的關係就有可能會遲疑,並無法充分信任他人。

良好的親師互動對於孩子還有一個重要意義:當家長和老師能夠自在地分享他們各自對孩子的觀察與探索、對育兒的知識觀點,以及孩子在不同生活時空裡的行為反應或特殊事件時,孩子發展的豐富面貌就得以完整的呈現開來。這些訊息能夠幫助老師和家長更加瞭解孩子,以提供適宜的處理與協助,對於孩子的完整發展有正面的意義。


家長得到更多支持與鼓勵

■ 學期初雅雅每天只玩扮家家酒,不喜歡堆積木、看圖畫書等,媽媽感到十分困惑與擔憂,也將這樣的感覺告訴老師。後來她對老師說:「謝謝妳讓我瞭解到,扮家家酒是這個年齡的孩子很喜歡的遊戲,而且和他們的認知發展有關係。知道許多孩子都這樣時,我就覺得比較放心,也比較能好好的和她一起玩耍,不會一直要她做她沒興趣的事,現在我們的關係不再那麼緊張了。」

■ 小剛的爸爸常常覺得孩子自從上幼兒園以後,回到家裡談的都是學校裡的事,而且他還會對爸爸說:「人家我們老師都不會罵人」、「你這樣做不對,我們老師說要那樣才對」等等,爸爸覺得孩子和他好像越來越疏離,自己漸漸地不瞭解孩子了。

打從孩子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開始,他的生活突然的豐富許多,在經驗拓展的同時,孩子也開始帶進一些不同於原有家庭文化的價值與習性。此時,做父母的很容易產生被阻隔於孩子的世界之外,或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性減弱的失落感。透過與幼兒園老師的聯繫,或者自己適度的參與,都可以幫助父母提升其自尊,順利的接納並協助孩子逐漸走向獨立自主的未來。

由於社會的變遷,現代的父母比之從前要面對更多的困擾:父母的角色責任更重、親子或其他的問題更多、教養的理念又相當混淆紛亂。他們在親職的努力需要他人的支持,教養觀念也需要有夥伴可以共同探索與釐清。幼兒園的老師在這一方面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為對許多家庭而言,老師可能是除了父母以外,第一個看著孩子發展、最能瞭解孩子的人,老師的支持與肯定對家長是相當有幫助的。


老師獲得更多學習與專業肯定

■ 初為幼教老師的郁芬常覺得每天光是面對孩子的種種挑戰,就已經筋疲力竭了,還要面對家長,真是不勝負荷。特別是碰到那種育兒知識和經驗很豐富的父母時,更覺得心虛和戰戰兢兢。工作兩年後,雖然與家長之間的一般性溝通已經駕輕就熟,但當碰到有些家長咄咄逼人地質問或是理直氣壯地把孩子的種種問題歸咎於老師時,仍會覺得很挫折,不知該如何去應對。

■ 佩如班上的家長常熱心參與,並不吝於稱讚、鼓勵佩如,從與家長的對談中,她也常能得到更多、更完整有關於孩子成長的訊息。佩如覺得和家長接觸,自己受益良多,也更堅定她走在幼教路上的決心。

長久以來,面對家長對幼教工作者而言,都是一件不輕鬆且不容忽視的工作內容之一。而在近幾十年來,由於一般家庭裡的子女數減少,再加上父母們越來越重視幼兒的教育,也勤於吸收與幼兒發展相關的知識,老師在面對家長時,可能都會有一種「既期待,又怕被傷害」的心情。

之所以期待,是因為幼教工作的目標是希望協助幼兒健前的發展,而這個目標能否達成,往往有一半以上的因素掌握在幼兒父母的手中。惟有與家長攜手合作,才能保證提供孩子最適切的協助。之所以害怕則是因為,雖然就如同孩子一般,家長也有個別差異、家長也需要被瞭解與溝通,以建立互相尊重信賴的關係;但是成人似乎是更複雜、有著更多的防衛。

事實上也正因為如此,與家長的互動常常是幼教生涯中,很富有挑戰性的一環。許多老師回顧自己與家長互動的歷史,都會覺得從自我察覺、尋求方法到順利的建立彼此的關係,所帶給自己的回饋是相當值得的。父母所提供的資源拓展了老師學習的領域,也讓老師能夠更有效的和孩子相處。走過這個歷程,老師對自己專業的勝任感會增強,也更能堅持自己的職業興趣。

曾經有位家長說,她覺得在人生的這個階段裡,能和另外一個人共享對孩子的關切、探索是生活裡最快樂的事情之一。對老師而言,這個感受同樣真實。和諧的關係、成功的合作能帶給老師收穫,家長也必然會有所的,而孩子則是真正的贏家,在幼教的路上,老師和家長不妨攜手同行。

0 意見: